
住建部摸清全国房屋“家底”!过剩程度究竟多严重?数据超乎想象走在小区里,总能看到不少蒙着厚厚灰尘的空置房,阳台没晾衣服、窗户长期紧闭;郊区的新建楼盘更是成片“沉睡”,晚上亮灯的没几户。身边不少人吐槽:“现在房子越建越多,可买房的人好像越来越少”“手里有两套闲房融易富,挂了大半年都没卖掉”。这些直观感受,终于被官方数据证实了!住建部耗时数年、动员260多万人参与的全国房屋建筑普查,彻底摸清了我国房屋“家底”,一系列数据刷新认知,过剩问题比想象中更突出。

一、官方“家底”曝光:6.02亿栋建筑,城镇住宅仅占少数2025年1月,住建部发布《全国建筑存量调查报告》,首次披露了全国房屋建筑的完整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城乡房屋建筑总量达6.02亿栋,总建筑面积1070亿平方米。这个数字看着吓人,但很多人误解成了“6.02亿套住房”,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数据明确显示,这6.02亿栋建筑里,农村房屋占了4.22亿栋,占比超70%,而且大多是单户自建房,不能等同于城市里的商品住宅。真正的城镇房屋约4700多万栋,其中城镇住宅约3.1亿套,对应全国2.4亿户城镇家庭,算下来平均每户能分到1.29套住房,这还没算农村的自建房资源。简单说,从总量上看,我国住房供给已经远超家庭基本需求,“房比人多”成为既定事实。二、过剩核心数据:空置率超警戒线,68万亿资金被锁定判断住房是否过剩,空置率是关键指标。国际通行标准里,住房空置率10%是警戒线,超过就算严重空置,而我国的数据早已远超这个红线。住建部2025年3月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全国城镇住房空置率达16.2%,覆盖3.9亿套城镇住房,其中长期空置的住房超5000万套。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同城市分化严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空置率在20%-25%,二三线城市达25%-30%,部分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甚至超30%,进入国际公认的“严重积压区” 。这些空置房还锁定了大量资金,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研究所2025年3月测算,按每套平均价值100万元估算,6800万套空置房锁定资金约68万亿元,接近2024年全国GDP的一半。另外,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41.8平方米,远超国际发达国家30平方米的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更是高达87.8%,位居全球前列,这些数据都印证了住房供给的充足性。三、过剩背后:三大原因导致“房子建了没人住”住房过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核心是供需失衡,背后藏着三个关键原因:- 投资投机购房推高库存: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约40%的中国家庭持有两套及以上住房,很多人买房不是为了住,而是为了保值增值,导致大量房屋长期空置。- 人口流动与建设脱节:国家统计局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常住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减少17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5%。而三四线城市过去几年过度依赖房地产,大量供地建房,可人口持续外流,房子自然卖不出去、住不满。- 开发扩张无序: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不断扩大土地供应和建设规模,导致住房供应结构严重扭曲,商业地产、高端住宅过剩,而刚需小户型、保障房供给不足。四、对普通人的影响:买房租房怎么选?房屋过剩不是“房价必崩”的信号,但确实会影响我们的住房决策,这两点建议要记牢:1. 买房优先选核心区域:全国房地产分化越来越明显,2024年70个大中城市中,52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跌,三四线城市普遍下跌8.2%-15.6%,而一线城市房价仍相对坚挺。如果是刚需买房,优先选人口净流入的一线、强二线城市核心地段,配套成熟、流通性强的房子更抗跌。2. 租房性价比更高:住房过剩让租房市场选择更多、价格更平稳,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空置房多导致租金回报率偏低,对暂时没买房计划的人来说,租房能减少资金压力,还能灵活调整居住地点。住建部摸清房屋“家底”,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为了精准调控、优化住房供给。对普通人来说,看懂这些官方数据,才能避开购房陷阱,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