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单从标题来看五五策略,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在胡说八道。确实,单从官职的层级来看,大家普遍知道,从三品的官员显然比四品要高。但在明朝时期,却有一些从三品降至正四品的官员,反而表现出非常高兴的态度。低调一些的官员可能悄悄庆幸,而那些高调的,几乎是骑上马奔赴朝堂去谢恩。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万历野获篇·卷二十·京职·京官肩舆》这本古籍详细记录了明朝时期的官员风俗,其中有一段提到:“在京三品大臣始得坐轿”。这意味着,只有当官员达到三品,才有资格坐轿上朝。所以,在明朝,只有三品官员才能享受乘坐轿子的待遇,这也就解释了电视剧里许多官员出行时都乘轿这一现象的错误。三品以下的官员怎么办?他们只能骑马前往。
展开剩余69%在明朝,光禄卿和太仆卿这两个职位属于从三品,而佥都御史则仅为正四品。按照常理,如果从三品降到正四品,官员应该会感到沮丧不已;但根据上述的文献记载来看,尽管这意味着从能够坐轿到只能骑马,官员们却反而高兴得很,他们甚至会“抬轿谢恩”,或者骑马高高兴兴地去上任。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做官不仅仅看级别,还要看所属的部门和职能。
首先,我们要了解光禄卿和光禄大夫的不同。光禄大夫自宋代起便是权臣,是一品大员,而光禄卿则不同,它隶属于光禄寺,主要负责祭祀、朝会和宴会等礼仪事务。因此,光禄卿虽然是从三品,实际上其工作职责受到了较多的限制,并且常常需要向御膳房的宦官请示相关事务。而且五五策略,光禄卿的工作范畴也往往要与其他较低级别的官员打交道,这在实际操作中常常让光禄卿感到束缚和无奈。
至于太仆卿,这个职务并不是“仆射”的延续。仆射原本是尚书省的副职,类似于宰相,到了宋朝才废除。而太仆卿的职责则是专门负责皇帝的车马事务,具体来说,可以把它理解为类似“弼马温”的角色,主要管理和保养皇帝的马匹与车驾。虽然是从三品的官员,但由于这一职位的职能特定,权力范围较为局限。
那么,什么是佥都御史呢?它隶属于明清时期的“督察院”,这个机构可以说类似于前朝的御史台,主要职责是监督、弹劾官员,甚至有时还可以提一些批评皇帝的建议,权力可谓不小。普通的御史虽然权力大,但毕竟只是执行职务,而佥都御史作为副职,地位和权力是相当显赫的。
虽然光禄卿、太仆卿与佥都御史并不在同一个部门,但即使是从三品的光禄卿和太仆卿,其实在权力上远不如仅仅为正四品的佥都御史。这也是为何这些官员在从三品降到正四品后,反而能够保持欢喜心情的原因。总而言之,并不是所有的从三品降到正四品的官员都表现得开心,而是那些实权部门的官员,职位和权力的变化往往比单纯的职级升降更加重要。
发布于: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