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了绘画、阅读等公益课程,孩子暑期里有了去处,我们家长也不用担心孩子没人照顾了。”8月2日下午,在桐浦镇一家企业工作的张女士下班后恒运资本,到桐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接回参加“三时课堂”的儿子。这是我市推行文明实践“三时”改革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市文明中心积极推进文明实践错时服务、延时服务、随时服务的“三时”改革,打破传统服务时空限制,实现文明实践阵地“大门常开、活动常态、群众常来”,探索出了一条文明实践创新服务的新路径。
据了解,我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开展文明实践“错时服务”,推出“夜文化”“夜集市”等主题文明实践场景,开展阅读分享、非遗展示、露天观影、政策宣传等多种活动。此外,市文明实践中心海厦义诊馆还邀请在职医生志愿服务队入驻,每周六、周日上午定期开展推拿、针灸和中医养生咨询等公益活动,满足周边群众非工作时间看诊需求。市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在夜间开展青年读书会、周末开展“少儿读经典”,满足不同群体业余课余时间参与文明实践的需求。
展开剩余67%针对儿童假期“无处去、无人管”的问题,瑞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推行文明实践“延时服务”。如在(寒)暑假,他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寒)暑假”活动,推出一系列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公益文明实践课程,让孩子们快乐度假。桐浦镇浦西村文明实践站引入专业托管机构,采用强村公司入股、房租全年抵消的方式,开展半公益性质的托管服务。文化特派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身份优势,为辖区内的孩子提供形式多样的托管服务。“这里的托管费用比一般社会化托管机构少一半,而且服务质量一点儿也不会比社会化托管机构差。”浦西村村民曾先生说,在这里上课的时间比较灵活恒运资本,帮助群众解决了孩子假期无人看管的问题。
此外,市文明实践中心还聚焦“一老一小”的需求,在春秋两季推出文明实践公益训练营,2024年秋季训练营开设针对中老年人群体的萨克斯、声乐、养生、乒乓球等5门艺术课程,针对青少年儿童的美术、国际象棋、手工、非遗等4类兴趣课程,以“理论+实践”的方式激发学员学习热情,共惠及“一老一小”6500余人次。2025年春季继续推出该训练营,并对文明实践课程予以优化,得到市民的普遍好评。
推行“随时服务”,打通服务“最后一米”。从群众关心关注的“衣、食、住、行”四个维度入手,构建“零时差”文明实践服务网络,确保群众需求随时可办、随时可享。我市各文明实践阵地还充分挖掘整合各方面资源,开发打造“随时”文明实践特色课程。今年5月,“倾言曼语”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室入驻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文明实践+活动。
林川镇林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瑞安市孝德公益社会实践中心合作举办暑期孝德夏令营活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挖掘励志家风,引导未成年人自主组织文明实践活动,加强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瑞安市心馨公益俱乐部、浙江云江服务队举办“心馨崇德·励志云江”大学生公益夏令营,通过开展心理教育、艺术辅导、法治科普、助农实践、企业走访等定制课程,帮助来自瑞安当地及四川南部县的大学生营员提升生涯规划和社会服务能力,受到了广泛好评。
此外,我市基层文明实践阵地围绕“浙江有礼瑞安先行”重点品牌建设工作,结合有礼小区、有礼楼栋等群众性有礼建设,积极推动“瓯越好家风”宣讲活动融入有礼活动恒运资本,如广泛开展通过“有礼微活动”“有礼微打卡”活动,让群众在小区、楼道就能轻松体验文明实践活动。
发布于:浙江省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